2025寒假登峰计划|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线下研学营圆满举办
AI开启工业4.0,管理赋能产业发展。时代的洪流里青年人踊跃前行,美丽的珞珈山校园迎来了少年人的探索。2025年寒假期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携手登峰平台举办“经济与管理线下研学营”,吸引了来自全国14个省市地区高中的67名莘莘学子,感受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共赴一场人文与学术交融的盛宴。为期4天的研学之旅,包括校园游览、专家讲座、实验实践、企业参访、汇报交流等多项活动,既有优秀学姐的经验分享、资深教授的学科启蒙,又有前沿实验室的体验实践、一流企业的实地探访。未来的切面在学员们的眼前铺展开来,“大经大管,为道为器”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全体成员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合影
知识奠基启智,实践扬帆起航
1月19日上午,研学活动开营仪式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与信息中心主任徐晓辉主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祥教授在开营仪式上致辞,介绍了学院的概况并表达对学员们的欢迎和祝愿。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祥教授致辞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雪松教授开启主题讲座“经济学: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带领大家漫步经济学长河,追根溯源一览经济学历史,结合实际探析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现实案例,学术就业并进看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李雪松教授启蒙学员们建立经济学思维,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详实丰富的内容收获了热烈掌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李雪松教授作“经济学: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主题讲座
随后,学员们前往武汉大学尖端实验室,体验前沿技术,感受数字化如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智慧决策与创新空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敏学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裸眼3D技术在文旅和政务等方面的应用,黄敏学教授的“分身”数字人激起阵阵惊叹,学员们亲身体会到数字化的发展势不可挡,管理对产业的赋能必不可少。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敏学教授为学员们展示可视化经济数据
在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通过文物建模、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等数字设备的操作展示与体验,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历史、信息管理、文学艺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魅力。
学员们参观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
下午,学员们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林青教授和孙祥教授的带领下参访小米武汉科技园智能家电实验室和汽车交付中心,校企合作,直击一线看科创。小米武汉科技园是我校知名校友雷军先生创办的小米集团旗下以研发、产业园区和智能制造为主的超大研发中心。
学员们在小米科技园门口合影
在智能家电实验室,学员们不仅深入一线,参观了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实验室,也了解到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战略布局和万物互联互通的理念。在小米汽车交付中心,SU7闪亮登场,产品专家为学员们介绍了SU7背后的故事——优雅的造型下是一体化压铸底板,安全的驾驶体验背后是巧妙的倒置电芯设计。学员们获益匪浅,充分感受到了工业科技的魅力和产品以人为本的精神。
小米公司产品专家为学员们介绍汽车架构
“入局”体验博弈,脚步丈量珞珈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员们在结束一天的理论学习后,还参与到行为科学实验体验“博弈”的魅力、漫步钟灵毓秀的武大校园感受百卅血脉。20日上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主任、行为科学研究实验中心执行主任魏立佳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行为科学实验”的讲座。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主任魏立佳教授作主题讲座
在讲座中,魏立佳教授通过列举胆固醇与心脏病、睡眠与成功、身高与智力遗传等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们阐释了“相关性与因果性”核心概念,以“中学生担任班干部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研究”学术案例为学员们打开了身边的实验经济学之门。搭乘“因果之梯”,学员们思如泉涌,踊跃提出了“如何确认因果关系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高中政治思维与因果分析的三步法思维是否相似”等问题,魏立佳教授做出细致解答。
经过了理论学习的沉淀,学员们进入“高考志愿填报”主题行为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员们根据志愿填报规则和被分配的角色,以有限的信息去谋求有利局面,在模拟中感受惊险刺激的博弈活动。
学员进行志愿填报决策实验
下午,学员们跟随徐晓辉老师领略武汉大学校园风光。大家首先前往武汉大学珞珈山十八栋建筑群,于周恩来故居“触摸”历史记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依次来到“十八栋”的沙盘模型及七个展厅进行参观学习,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展陈实物,无不向学员们诉说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周恩来同志在武汉大学广泛团结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事迹。
学员们参观周恩来故居
步履不停,学员们途径万林博物馆、第五教学楼、武汉大学珞珈门,来到武汉大学校史馆追古朔今。走近“百年风华”,回顾发展沿革,尽览辉煌历史;探访“华章日新”,感受雄厚师资,纵观办学成就。在这里,学员们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传承,体悟到武汉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
学员们聆听校史讲解
畅想生涯规划,展现研学硕果
1月21日上午,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道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邀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优秀毕业生阮庭萱进行经验分享。阮庭萱以其丰富的实习经历和多元领域探索为背景,围绕大学三条核心主线——学业、科创与就业,为大家提出夯实基础、以赛促学、全面探索等建议。她鼓励学员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勇于主动出击,把握每一个成长的机会。
阮庭萱作“学业、科创竞赛、实习就业”分享
科创向善,拥抱新兴技术,赋能经管研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创新管理系李昌骏副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数智化管理”的主题讲座。他列举出生活中的AI实例“外卖骑手的实时监控”、“酒店的配送机器人”等,让在场每一位同学深切感受到AI时代的脉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创新管理系李昌骏副教授作“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数智化管理”讲座
谈到AI对企业数智化管理的影响,李昌骏副教授列举了人机协作的新工作模式“AI面试官”,提醒学员们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之心。讲座尾声,李昌骏教授以“敬畏技术、敬畏自然、敬畏人心”的箴言作结,鼓励学员们在探索AI应用的同时,不忘审视其对社会与人类的深远影响,以更加全面和负责任的态度,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以练促学,各显神通。在结营仪式上,各小组依次登台,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们关于“为什么水比钻石贵”和“西游记裁员”两个话题的研讨成果。从经济学原理到团队管理策略,每一组以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展现出卓越风采和无限潜力。第六小组以他们对“降本增效”的深刻理解和团队成员的精准分析,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膺此次结营展示的第一名。
各小组结营汇报
在研学营圆满落幕之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好进行了总结发言,既肯定了学员们的精彩表现,又为学员们送上了殷切寄语。他强调,高考是通往梦想的一道门槛,而拥抱大学挑战则是成长的新篇章。他鼓励学子们要勇于跨越高考这道门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迎接大学生活的挑战。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好作总结发言
本次登峰计划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线下研学营”以教学讲座结合实地探访的方式,为学员们搭建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学到大学的坚实桥梁,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在经济与管理领域进一步探索与深耕的热情与动力。人生何处不相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们衷心期望,每位参营同学都能满载新知与梦想,阔步前行,于夏秋交际重聚在珞珈山上。
学员感悟节选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汤玮荞:
珞珈山畔,苍山幽幽,有幸逢缘,走进武大,走近经管。本次研学活动丰富,行程充实,我收获良多,感悟颇丰。走入武大经管教授们的课堂,沉浸于精彩丰富的讲座中,初步了解经济与管理学的知识,细细体悟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魅力;跟随专业人员参观小米公司,第一次近距离了解百强企业的运行;漫步于阳光正好,微风轻拂的武大校园,回味武大食堂菜肴的鲜香,走进校史馆,跟随导游讲解回溯光阴,震撼于武大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有趣的实验中,我增长知识,体验科技,感应到国家对数智化人才的号召,坚定信念与理想。简言之,在此次活动中,我收获了更广阔的视野,收获了对自己前路更清晰的认知,收获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友谊,收获了更坚定的前行的力量,致谢所有,有缘再会!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陈明芷:
琼林广树,珞珈鹭岛。武大之行,受益良多。樱花树下,忆起几日时光。论语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经济与管理在之前一直被我视为仅仅是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学科,可在武大,我看到了经济学家的风骨,从建校以来,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武大没有辜负张之洞与中山先生的期望,用"自强宏毅,求是拓新"的精神,用经管知识为国家奉献,所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不过如此。时光无心,岁月如梭。当结营仪式的号角响起,李好老师的一句话深得我心。"中学时代的朋友会陪伴你们一生。"正如这次,我从刚到酒店的迷茫到后来遇到同是北京的同学开始渐渐熟络,再到后来我们小群从三个人到最后七个人的扩张,再到分组时从陌生到最后一个晚上大家齐心协力改ppt与稿件,到最后的汇报,没有一个人抱怨,尽管最终是我做的汇报,但在这里,我要向全体5组同学乃至全体同学说一声谢谢借此做一首骚体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张公建鄂兮,蓬门初始;珞珈美盛兮,山林中开。激扬文字兮,竺李叶闻;西迁避战兮,星火留存;何如渊明,隐匿南山之愿;向如伯虎,不辞花下之眠。鹏鸟高举兮遁入九霄,群英荟萃兮东湖浩荡!最后,"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欢迎大家来北京,江湖路远,我们有缘再见。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陈嘉柔:
寒风萧萧不冷求索心,长路漫漫未挡求学步。我们共赴武大,共登经济与管理知识的殿堂。在这里,理性之光点亮明堂,思想之流汇聚成江,我们学习着理论,实践着实验;我们漫步十八栋,共登珞珈山;我们一览百年岁月,共探历史风华;我们昂首环视当今成果之丰硕,亦踮足眺望未来科技之走向。良师倾囊以授,益友尽心合作,众人共探讨新鲜的论题,同分享多元的见解,汲取大家之精华,吮吸知识之结晶,内化为肚中的墨水,期以来日开口成章。现如今,纵有千般不舍,也需得掉头而去,挥手拜别,感谢遇见,感恩良师,感谢同学。但怀经世济国之知,自强不息之志,亦淡心中淡愁,重整行囊,且行且忆,向漫漫前路进发,不负韶华。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刘怡乐:
《罗马假日》里曾说,身体和灵魂至少得有一个在路上,这次的研学旅行,无疑是身体与心灵的双线旅行。一万五千步漫步樱花路、珞珈山,亲临访问周恩来故居……一切用脚步丈量的土地都在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图景,勾勒自然的绚丽画卷。连续三天的头脑风暴经济知识课堂,丰富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向学子们展示了武汉大学教授们可爱可亲、风趣幽默的个人魅力与过硬的专业能力。两晚的小组合作,也令我受益匪浅。在小组交流中,组长统筹全局,组员们友好交流,平等建议。在交流互鉴中,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相识相知,并看到每位伙伴身上的闪光点,在合作交互中见证彼此的成长,并在发言展示中绽放思想,勇敢展示个人风采。每一位小伙伴的陪伴与支持与我而言都弥足珍贵。
(通讯员:熊淑菲、张蕾;审核:孙祥)